中新網上海8月13日電(記者 姜煜)畢馬威中國和新加坡華僑銀行兩家外資機構13日分別發布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控。
畢馬威稱,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GDP同比增長6.8%。從行業角度看,上半年工業產出增長勢頭有所趨緩,但服務業增速領先其他產業部門,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內需,消費依舊是重要支撐,上半年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貢獻了78.5%的經濟增長。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據此分析,中國經濟上半年去杠桿工作成效明顯,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空轉和通道業務得到了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進一步規范,但同時也導致了投資增速的放緩,短期來看這會使經濟增長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長期來看卻是遏制地方政府債務過度擴張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
康勇說,內需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因此外部環境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仍然可控。同時,改革的持續推進也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民間投資的復蘇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為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和支撐。
華僑銀行在其報告中同樣指出,7月數據顯示外部環境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初步影響較為有限。當月,由于外需強勁,以及中國實施新關稅和調整政策提振內需,促使進出口均保持了顯著的增長。
而外部環境尚未給中國帶來太多通脹壓力,華僑銀行稱,7月份中國CPI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季節性因素及低基數效應,在通脹壓力較為溫和的情況下,政策調整和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助減輕外部環境對進口的影響。
瑞銀此前分析說,中國近日發布“把握好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等偏向寬松的政策調整措施,但這并不意味著當前的去杠桿政策完全停止或轉向,而是“更為務實的步伐”。
“中國的整體信貸增速和基建投資增長將由此在下半年觸底反彈。預計未來中國投資有所改善、消費保持相對穩健,應可以部分沖銷外部環境對增長帶來的拖累”,瑞銀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說。(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diplom5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熱點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