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忠安、楊欣)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周一券商行業二級市場股價紛紛走低。有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資本市場的變化,證券公司自營、資管業務和資本中介等新業務幾乎全線收縮,反而傳統的經紀業務成為頂梁柱,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證券公司可能重回“靠天吃飯”的局面,大型券商競爭力將優于中小券商。
目前12家券商股披露的半年報或業績快報顯示有11家盈利增速下滑,其中山西證券、國元證券等盈利規模遭遇“腰斬”。另外,券商股頻現“破發”和“破凈”股。
證券公司四大業務全線收縮
2014年到2015年,證券公司新開各種業務,包括股權質押、杠桿融資、自營、資管等。但一輪成長之后,紛紛開始收縮。在目前主要的五大業務中,不少公司只有依靠傳統的經紀業務維持亮點。
記者從中國證券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中還發現,上半年全行業131家券商共實現營收同期相比下滑了11.92%。同時,131家券商中只有106家實現盈利,共實現凈利潤下滑速度高達40.53%。
中信證券作為國內龍頭券商,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3.38%。然而,同為百億元營收級別的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上半年的盈利降幅卻分別為15.71%和24.64%。
與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業績更為慘淡。銀河證券和國信證券的盈利下滑幅度分別高達37.22%和42.50%。山西證券1.1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下滑53.55%。另外,盈利腰斬的還有長江證券、國元證券、第一創業證券,上半年的盈利增速分別為-62.02%、-54.90%、-61.85%。
其實,券商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能不能賺錢完全看股市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經紀業務卻逆勢小幅增長,成為證券公司的業績頂梁柱。記者對比發現,過去幾年,經紀業務占比開始攀升。這意味著,上市券商未來業績表現更多依賴于資本市場的表現。
2018年上半年二級市場整體走勢平淡,兩市累計股基成交額較去年基本持平,同比小幅增長,加上行業傭金率的下跌趨勢已經逐步企穩,過去三個季度的傭金率維持在0.034%。此外,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將保持相對穩定。
同時,記者發現,作為傳統業務,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占比也開始回升。截至6月末,長江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占比為41.35%,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77個百分點。
券商股頻現“破發”和“破凈”股
伴隨著上半年的回調行情,券商股“破凈”現象也不少見。繼5月30日海通證券破凈以來,破凈券商股在持續增加。截至目前,市凈率低于1的有海通證券、國元證券、興業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同時,長江證券、國金證券、國海證券、光大證券等個股也瀕臨“破凈”邊緣,市凈率不足1.1倍。無論是從行業前景還是從券商股后市來看,未來只有業務有所創新,以及有實力的龍頭券商才有望走出底部。而券商股的崛起也還需要多因素共同助力。
Copyright @ 2008-2015 www.diplom5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熱點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