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兵參加陸空聯合訓練。劉議閃攝
恩格斯說:“人們酷肖他的時代,遠勝于酷肖他們的生身父母?!?/p>
然而,這種“酷肖”,并不與生俱來。與時代競速,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破繭成蝶”的蛻變,每一支軍隊都要實現“浴火重生”的轉型。
作為現代化新型陸軍建設的探路者,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矢志強軍夢想、銳意改革創新,成為全軍第一個成建制、成體系完成由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的營級單位,開創了我軍這一類型部隊建設的多項先河。
一個時代的軍人有一個時代的特征。走近一營,我們從那些普通的面孔上,不僅能看到新一代軍人的表情,而且能聆聽到追逐強軍夢想的呼吸。
新銳之思——
“錘煉新型作戰力量,取決于我們的思維和視野能否超越武器性能的邊界”
一營的裝備很新。
“新到啥程度?過去練就的操作技能,似乎就剩下了‘扣扳機’還沒有變?!?/p>
三連連長降巴克珠,是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兩次榮立一等功。然而,這個曾24次比武奪冠、5次打破旅以上軍事課目紀錄的“牛人”,面對配發的近百種新型裝備、數萬個部件和數百份說明書,“眼前像立起了一座大山”。
“我們藏族有句諺語,‘山讓水低頭,人讓山低頭’??擅鎸@座大山,當時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邁開步?!苯蛋涂酥楹蛻鹩褌冊欢让糟?。
練越野,他們曾磨破腳下膠鞋;練攀登,他們曾磨出手掌老繭;練射擊,槍管掛水壺,槍身放彈殼,練到眼睛流淚紅腫……可如今,從靠“兩條腿、一桿槍”打仗的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面對“過去摸都沒摸過的家伙”,究竟從哪兒練起?
轉型再出發,多少原來的專業骨干、技術大拿、訓練標兵站在新的起跑線。
——炮班班長徐大鵬,曾是旅里有名的“一號觀察手”,然而握著新式偵察設備,卻一時丟不掉“老一套”的偵察方法,第一次沙場亮相戰機一誤再誤。
——無線班班長楊壯,面對“罷工”的新型電臺,拿起螺絲刀就開工,故障沒排除,按鍵卻裝不上了。下達任務的關鍵時刻“掉鏈子”,楊壯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觀念的陳舊,比槍炮的陳舊更致命;思想的偏差,比準星的偏差更可怕。全營接手新裝備后的首場演練,最后竟然被判定“傷亡”70%。
演練復盤,大家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多種新型火器為啥不會靈活配系,陸空信息網絡為啥沒法搭建聯通……“70%的傷亡,如果真是打仗,多少條命沒了?!”
“有了新裝備、新要素、新編制,我們打得遠了、看得遠了、聯得遠了,可為啥打仗不靈?”營長宋恒哲一語道出大家的反思,“錘煉新型作戰力量,取決于我們的思維和視野能否超越武器性能的邊界?!?/p>
從零起步,從基礎理論學起,一營官兵自己編教材、寫教案,為了搞懂一個數據,有時在車上一干就是幾個晝夜。
從火炮構造到指揮系統,從賦予射向到諸元計算,一營官兵一步一動地測、一分一毫地比,梳理總結出新型火炮射擊諸元計算、觀察所開設等6種新方法。
“過去練‘脖子以下’的硬功夫,如今要多練‘脖子以上’的硬功夫?!闭劦睫D型之痛,二連連長賀亞鵬感慨頗多。
一場夜戰,二連正以小群多路的方式向“敵”迂回包抄。導調情況突然傳來:“前方300米出現小股‘敵人’,一班突擊車被毀?!?/p>
賀亞鵬感到奇怪:搭載紅外攝像載荷的無人偵察機早把那個區域“濾”了好幾遍,“敵軍”怎么冒出來的?
“藍方采取了紅外遮蔽?!睂а莶康慕忉屪屬R亞鵬如夢初醒,立即下達指令,利用隔熱模塊對己方突擊車發熱部位加以遮蓋。
第二道難題接踵而至——“連隊電臺受到強電磁干擾,通信中斷?!币鼓幌?,旗語、光電等手段都用不上,咋辦?賀亞鵬靈機一動,利用信息化終端的簡易信號建立通聯,繼續指揮。
一夜鏖戰,幾次化險為夷,汗水浸透了衣背,賀亞鵬卻越打越清醒:“舊的思維定式是個‘隱顯靶’,在這個地方打倒了,不知道會在別的什么地方冒出來。不消滅它,就難打勝仗!”
新銳之力——
“提升新質戰斗力,要在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上,問問自己行不行”
軍營里,戰備拉動再尋常不過——
“3號地域遭‘敵’襲擊,命令你部迅速出動!”警鈴響起,一營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戰位,立即轉入戰斗狀態。提前11分鐘,物資器材裝載完畢;提前17分鐘,人員登車完畢……
然而,這個“3號地域”的坐標數據傳輸到各單元之后,大家倒吸一口涼氣:居然在1000多公里之外!
多少年、多少回,戰備拉動就是全副武裝出去“轉個圈”,“陌生地域”總是似曾相識,“啥時候跑出過軍用地圖”?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隨著陸軍轉型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不尋常,變成了一營的尋常事。
新型陸軍要走多遠?一場裝備檢驗性演練,從林海雪原到青藏高原,一營邊打邊走??粗锍瘫砩系摹?萬公里+”,官兵對新質戰斗力的“海拔”有了更深的認識。
新型陸軍要走多快?戰法研究中,一個戰例觸動了大家:科索沃戰爭中,俄羅斯軍隊7個半小時急行軍500余公里,出其不意地搶占斯拉蒂納機場,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
“習主席對陸軍提出‘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蘊含著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痹撀寐瞄L高金虎想得更深,“提升新質戰斗力,要在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上,問問自己行不行?!?/p>
在長期參與一營轉型建設的該旅副參謀長叢光輝眼中,“一營一直在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p>
工廠接裝,他們駕駛近百輛新型突擊車,放棄安全的鐵路輸送,晝夜連續行軍千余公里趕回營區;牽引試驗,他們大膽提出增加拖車掛鉤,牽引兩輛載重掛車,難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山地機動,他們選擇的路線,是傳統步兵營運載車輛無法通過的坦克訓練道……
在一營,官兵對“行”和“不行”的認識,總是有自己的辯證法。
一場演習,導調員驚奇地發現,“敵軍”火力覆蓋后,一營進攻隊伍里居然多了一個背電臺的少校。
原來,電臺兵“陣亡”,營長宋恒哲二話沒說,把裝備背到了自己身上,一邊熟練操作電臺接收指令,一邊觀察敵情組織指揮,一邊又用信息化終端傳輸數據,一秒鐘都沒耽擱。
一次觀摩,前來視察的首長發現,一名少校從編制結構、裝備配系、技術性能到戰術運用,解說頭頭是道。
“你是營長吧?”“報告首長,我是教導員于林新,營長在外地執行任務?!笨吹接^摩人員有些驚訝,旅政委劉士秋接過話茬:“于教導員是全旅干部軍事考核總評第二名?!?/p>
這里沒有人輕易說自己行,他們說信息化戰場上所有人都是新手;這里沒有人輕易說自己不行,他們說每個人都必須是作戰鏈條上的過硬一環。
新銳之氣——
“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干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舍我其誰的那股勁兒”
一營常有驚人之舉。
盛夏,塞北,剛列裝的新型單兵防空導彈進行首次實射。
預定課目射擊順利完成后,一營主動要求增加難度:靶機超低空飛行,每次再投擲多枚紅外誘餌彈……
廠家的工程師一聽就樂了:“導彈定型試驗時條件也沒有這么苛刻,能打上嗎?”有人善意提醒:“規定動作做完了見好就收吧!”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堅持要打,最終準確命中,導彈的戰斗力“閾值”被刷新。
兩年后,還是在這片草原,當得知射擊目標是航彈時,在場的上級首長、科研專家、工廠人員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國內還沒有這類導彈打航彈的記錄,國外也僅有幾次嘗試?!?/p>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還是那句話。射手張智豪占領發射陣地,跟蹤、瞄準、擊發,一氣呵成。一枚導彈拖著尾焰直刺蒼穹,空中開花,又一項紀錄誕生。
“其實,第一個打,我們比誰都怕。新裝備訓練風險高,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捎柧殘錾锨芭吕呛笈禄?,戰斗力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睜I長宋恒哲誠懇地說,“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干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舍我其誰的那股勁兒?!?/p>
海軍某軍港,一營首次進行航渡與登陸演練。第一天上船,80%的參訓官兵吐空了胃。
“吐空了胃,但不能嚇破了膽?!秉h員骨干帶頭,鉚在潮濕悶熱的船艙里研究車輛固定,邊吐邊干,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
演練即將拉開帷幕,海面卷起大風。海軍戰友建議:演練改期?!皯饒霾荒芗s時間,再說演練就是要暴露問題,查找不足,我們不怕出丑?!痹谝粻I的一再要求下,演練如期舉行。
三晝夜航渡,戰斗在黎明打響,一臺臺戰車如出水蛟龍,搶灘登陸。沖鋒的路上依然有人嘔吐,卻無一人落下。海軍艇長豎起大拇指:“這群步兵,有股子血性?!?/p>
空軍某機場,一營首次進行空運裝載試驗。機艙門理論上雖能裝下某新型突擊車,兩旁卻僅有20多厘米的間距。突擊車身寬體重,方向盤稍稍打個滑,就可能釀成事故??哲姂鹩训嗔吭S久,建議說:“保險起見,要不大家一起把突擊車推上去?”
現場指揮的排長宋享居卻謝絕了這番好意:“打仗時咋能推著車走?請相信我們?!?/p>
一聲鳴笛示意后,突擊車穩穩地駛入機艙預定位置,贏得了飛行員們的熱烈掌聲。
在一營的轉型日志上,記載著許多這樣的“首次”:首次進行陸??章摵献鲬鹣绕趯嵺`,首次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實現合成營指揮體系構建,首次對合成營全域機動作戰進行探索,首次進行空地聯合火力試訓,首次構建合成營軍地聯合保障網絡……
“這些首次,如今說起來很提氣,當時可都是千難萬難?!被赝宦纷邅淼臍v程,營長宋恒哲感慨萬千,“大家都感嘆一營的新,其實更新更快的是這個時代。今天的新型作戰力量,明天也許就會落伍;今天的制勝機理,明天也許就會過時。作為陸軍轉型建設的探路者,我們只能加快步伐朝前走,那里還有更遠的路、更高的山?!?/p>
改革沒有旁觀者 轉型更需實干家
“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比魏问聵I的開拓,任何勝利的取得,都需要有第一批闖關者、探路人。一營的轉型建設是“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突破口”的創新之舉,屬于全軍首次、全新課題。沒有一種果敢奮進、攻堅克難的精神,沒有一股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勁頭,便不會有今天一營的破繭成蝶、鳳凰涅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征程上的難關險隘,是猶豫者前進的障礙,卻是奮斗者前進的階梯。越是艱難的時候,越需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越需要有定力、有擔當、有韌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呼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腳踏實地的實干家。只要我們努力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就一定能在新的起點上開創強軍興軍的新局面。(魏兵 錢曉虎 吳科儒 李亮)
Copyright @ 2008-2015 www.diplom5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熱點網 版權所有